緣起

「慰安婦」不只是一個歷史的代名詞

       婦女救援基金會(下稱「婦援會」)自1992年起,展開前臺籍「慰安婦」調查以及進行對日求償人權運動。1/4世紀以來,陪伴與照顧阿嬤們的身心,保存了5,042件「慰安婦」的相關影音、書籍,以及730件文物。這群與生命賽跑、在時光中逐漸淍零的阿嬤們,她們將憤怒化為堅毅,將傷痛化作溫柔,互相扶持走過漫漫長路,在最後的生命中,以愛之名原諒自己、 欣賞自己,並勇於作夢,與生命和好,成為照亮別人的發光體。她們勇敢站出來為自己及姊妹們發聲,展現了在性別暴力運動史上難得一見的被害人為自己倡議的能量。

       2004年,婦援會開始醞釀夢想,希望能找到一個場地保存阿嬤生命故事,記錄她們不凡且堅毅的生命力量。場地尋找過程歷經無數的挫折與困難,直至2015 年年底在台北大稻埕承租一棟典雅的古老建築,憑藉著使命感與勇氣,獨力募資打造「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下稱「阿嬤家」)。歷經12年的籌備與努力,阿嬤家於2016年3月8日揭牌,12月10日正式成立,收錄了灣59位「慰安婦」阿嬤們經過苦難淬煉後的生命故事,是灣首座以「慰安婦」人權運動為基礎,集結當代女性人權議題展示及婦女培力的多功能社會教育基地。

       2020年11月7日,因為疫情、財務、租約到期等情況的影響下,位於大同區迪化街的阿嬤家忍痛宣布暫時休館。然而歷經超過一年的努力,加上各方關心阿嬤家的朋友、善心人士的支持下,阿嬤家搬遷到一樣位在大同區的新館址,這一帶是台北發展最早的區域,如迪化街、孔廟、保安宮都座落於此,其中大稻埕更是繁華一時,阿嬤家在這充滿歷史、文化的人文薈萃之地重新開放,顯得格外有意義。阿嬤家新館在110年10月27日~11月25日期間搶先試營運,同時選在2021年11月26日正式開幕。


阿嬤家新館外觀與入口



阿嬤家新館常設展區

阿嬤家的命名由來

        婦援會以阿嬤來稱呼我們所陪伴服務的慰安婦倖存者,一方面因為當1990年代慰安婦史實曝光時,這些倖存者多半已是6070歲的長者,另一方面,除了二戰性暴力受害者的身分外,她們其實也是一般的灣阿嬤,有著許多生命中的喜怒哀樂,身上具備早年台灣女性既溫柔又堅強的特質。

        因此,館舍取名為「阿嬤家」,以紀念這些阿嬤們的生命故事為出發點,同時與當代女性進行跨時空的生命對話。這裡溫暖平等、發出自由光芒,是像阿嬤一樣,守護著你我的心靈之家,也是專屬於女性,性別及人權關懷的對話空間。

阿嬤家 LOGO 意涵

       女書文化 : 女書起源於湖南江永一帶,不同於由男性主宰的華人漢字系統,是世界上唯一女性使用文字,表現自我覺察的女性書寫。女書文字呈長菱形,字體秀麗娟細,所有字符只有點豎斜弧四種筆劃,因此能夠呈現女性獨有的感性、典雅、圓融及柔美。

       灣女書法家董陽孜老師所題的「阿嬤」兩字充滿力量,融合女書中的「女」字,帶出灣女性柔軟而堅毅的特質,也意味阿嬤家是為女性帶來力量的安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