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是基於性別歧視而產生的侵害行為,不僅是危及安全的犯罪問題,也是公共衛生問題。性暴力事件以任何形式發生在任何時間、地點、關係,無論是和平或戰爭時期。
性暴力有家內性暴力、非家內性暴力、武裝衝突性暴力,其中武裝衝突性暴力通常發生在戰爭時期,例如二戰時期慰安婦/軍事性奴隸、2022年3月發生俄烏戰爭中俄軍對烏克蘭女性的性暴力行為。不論何種性暴力,對受害者的生理與心理都會造成嚴重程度不一的創傷影響,而社會結構下充斥對性暴力受害者的污名化、責難的不友善環境,影響被害人對自我關係、家庭關係、親密關係、人際關係,同時造成受暴者創傷復原的困難。
性暴力受害者依創傷嚴重程度而有不同復原的歷程,但都可藉由認識與面對性暴力事件的創傷影響、陪伴支持身心療癒與生活重建、以及營造不歧視的家庭和社會環境三方面提供協助。
本次特展透過互動體驗,希望讓大家了解到性暴力如何以不同形式在受害者身上留下創傷。
性暴力是對人的身體與性自主權的侵略性行為,施暴者透過性暴力展現自己具有支配和影響的權力。性暴力事件發生後,被害人處於歷經性暴力事件衝擊下,身體遭受傷害外,也使得心理無法負荷,而出現急性壓力反應(ASD)、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複雜性創傷壓力症候群(CPTSD),進而有短暫或長久影響自己和生活各個層面,如:生理、心理、人際關係、家庭、學校、工作、親密關係等。因此認識創傷影響,既能支持自己,也能了解如何陪伴他人。
本次特展也展出二戰時期受害「慰安婦」的統計數據,以及近年台灣受性侵害的統計,並透過互動式展品並透過互動式展品讓民眾了解當生活周遭出現性暴力事件時,自己能夠如何協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