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新聞稿】歷史不能被抹滅 真相不能被遺忘─ 《814國際「慰安婦」紀念日》記者會

「慰安婦─軍事性奴隸」正名活動起跑。今天是《814國際「慰安婦」紀念日》,投入「慰安婦」服務與倡議近30年的婦女救援基金會,上午在台北大稻埕「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召開「歷史不能被抹滅 真相不能被遺忘」記者會,提出兩大訴求:一、國高中課綱與教科書「慰安婦」一詞,正名為「慰安婦-軍事性奴隸」;二、要求日本政府為迫害女性成為慰安婦的史實道歉。

今年,婦援會特別與Youtuber「志祺七七X圖文不符」合作拍攝814慰安婦影片,希望讓更多人知道「慰安婦」的流變與發展,同時於現場展示「阿嬤的臉-集體藝術創作」的群眾藝術作品,一同對「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將於11月10日暫時閉館表達不捨,婦援會也號召現場貴賓朋友,以「一人一信 喚醒歷史正義」活動,對日本政府表達抗議。
 

今天上午出席的民間團體包括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台灣防暴聯盟、台灣展翅協會、勵馨基金會、司法改革基金會、法扶基金會、台灣女科技人學會、島內散步、民進黨婦女部等;公部門則有國家人權館、行政院性別平、文化局等處;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紀惠容委員、民進黨立委范雲,以及曾經參與2000年東京大審的前立委尤美女律師,也都專程前來表達支持。

 

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長葉德蘭指出,婦援會一直以來都堅持對日本政府提出的立場與訴求,但日本政府對於「慰安婦」阿嬤們歷史過程中所遭受的一切,至今仍遲遲未出面給予道歉與賠償,一旦日本政府致歉,這才能成為他們多年來希冀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大助益。同時,婦援會認為這個議題不是只有針對日本單一政府的訴求,而應該對所有國內外政府與大眾,表達性暴力議題的訴願與發聲,因此,現今所能做的,就是將不管是過去或現在所有遭受性暴力倖存者內心的心聲,揭露真相給國內外更多人去了解。

 

針對108年課綱與國高中歷史課本內容的修正訴求,婦援會執行長杜瑛秋也於記者會上回應,由於1996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前身)已將「慰安婦」定義為「軍事性奴隸」,但現今社會中仍然有相當多的民眾將慰安婦定義為自願性,所以婦援會期盼政府能針對課綱與課本進行修正並與國際歷史接軌;另外,針對課本內容的部分,婦援會檢視教科書內容後發現,國中教科書提及《部分台籍婦女被迫充當慰安婦,成為戰火下犧牲者》,國中課綱則未提到這個部分。高中課綱僅在高二、高三社會組加深的教材章節「性別與歷史」中出現,其他自然組的部分就沒有提到、高一課綱則沒有特別提及,婦援會期盼未來能在不同版本的教科書,都能詳細記載「慰安婦性─軍事性奴隸」的史實,讓年輕學子們能夠認識有軍事性奴隸的存在,並且正視這段歷史的創傷。

立法委員范雲今年也到場力挺婦援會,她除了相當感謝婦援會這些年為受暴婦女的努力外,同時也對正名的訴求表達支持:「單純的定義「慰安婦」名詞,並沒有辦法讓大眾看見傷害的力道,講出「慰安婦─軍事性奴隸」才能夠感到他所傳達的力量,一般受害者可以得到大眾的同情,但性奴隸卻要長期的噤聲,也許過往「慰安婦」有這樣的訴求是一個進步,但正名之後才能夠知道戰爭的反思以及性暴力對於婦女帶來的傷害。」

 

尤美女律師則說:「當初幫助這些「慰安婦」阿嬤發聲到現在也20個年頭過去了,為什麼每年的814都要提起這些姦殺擄掠,就是因為過去在武裝衝突之下對於女性的性暴力,是現今大眾必須知悉且正視的歷史,過去用這樣的方式來懲罰這些女性的抗爭者,是相當忌諱的。」

 

「阿嬤家─女性與和平人權館」即將暫時閉館,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紀惠容委員相當關心,她認為不應該讓博物館就此消失,希冀透過國家的力量讓這個館內的歷史文物能夠保存下來,讓更多的民眾能透過參訪與觀摩正視「慰安婦」歷史的存在。

 

目前台灣所知仍然健在的「慰安婦」阿嬤只剩兩位,婦援會執行長杜瑛秋向大眾報告,兩位「慰安婦」阿嬤雖已近8、90歲,身體仍然相當健朗,婦援會每兩個月也都會定期去探訪與關心,儘管這些「慰安婦」阿嬤,隨著時間無情的流逝下逐漸凋零,但婦援會希望,透過這些「慰安婦」阿嬤們勇敢揭露過往的發聲,能夠翻轉了大眾的對於「慰安婦」的偏見與歧視,也為她們做為發聲的先驅者予以讚賞。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