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工作坊-慰安婦生活】
在某次的談話中,許添盛醫師和阿嬤們談起當年慰安婦生活的經歷。
阿嬤A回應:「大部分是有官階的,軍官喝酒,我們幫忙倒酒,他們唱歌,我們跟著陪唱。」
阿嬤B:「他被送到比較輕鬆的所在,我們分配到的就完全不對了。」
阿嬤B接著回答要怎麼樣才能化解痛苦,她說:「要報復是最好的啦…我們也去統治日本五十幾年,讓他們也沒吃沒穿…生活品質很差…這個困苦是我們時代的人才會了解,所以我們對日本人還是有怨恨啦!」
許:「是怎麼樣的怨恨呢?」
阿嬤B激動的說:「男的被調去當軍伕,剩下女的就去做粗工、接草繩…我們在工廠做工的時候,日本人騙走我們…那時候才19歲…之後就把我們送到…我們哭得跟甚麼一樣,當然會恨日本人。我們怨恨它就是怨恨這點,汙辱台灣人汙辱的這麼悽慘…」
許醫師帶領阿嬤重回現場,進行自我復原,他回饋:「有時只是治療師一個眼神、同理就能帶給案主最大的撫慰,治療師的心境是──妳正在釋放一種能量,真了不起!來強化正面能量。」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即日起至2025年6月30日,展出「做伙行──阿嬤們的綺麗冒險」特展。帶領民眾看見阿嬤們自1996年起「阿嬤身心照顧工作坊」藝術、戲劇、攝影、瑜伽等多元活動的經歷。歡迎民眾來館內翻閱《阿嬤的故事袋》、《勇士與彩虹》等書了解更多身心照顧工作坊的歷程與阿嬤們的創作品。
展覽詳情
票價:30元/人
時間:週二至周六上午10點至下午5點
地點: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近捷運民權西路站)
捐款資訊:https://web.intersoft.com.tw/donation/OnlineTWRF/ActivityDonate.aspx?ActID=40
本文摘自:婦女救援基金會《阿嬤的故事袋:老年.創傷.身心療癒》(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