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歐洲戰場的猶太大屠殺與太平洋戰區的日軍「慰安婦」性暴力,是人類生命最慘烈的傷痕。所幸,在最晦暗的時刻,仍見希望的微光護衛當代人權,其中《安妮日記》就是熠熠不滅的光。
身為猶太人的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 1929-1945),一家人為躲避納粹的迫害而藏身荷蘭一處閣樓密室。十三歲的安妮以日記寫下不可思議的躲藏生活實境、少女成長的喜怒哀樂與青澀愛情,以及思考戰爭、歧視與女性命運等議題。《安妮日記》是納粹屠殺猶太人的見證,更是帶給世人在戰亂恐懼中保持信念與追求和平的亮光。
與安妮同時代,在地球另一端的戰場上有著遭受日軍性暴力的「慰安婦」年輕女子,如今我們口中的「阿嬤」;戰後,她們又因社會歧視,將自己禁錮在傷痛的黑暗記憶裡。五十年過後,年老的她們終能道出傷痕,證實戰爭的性奴役,並積極爭取女性人權,激勵全球的性別暴力受害者。
「安妮與阿嬤相遇:看見女孩的力量」由婦女救援基金會附設「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與荷蘭「安妮之家博物館」合作,經瑞士安妮法蘭克基金會授權,首次將安妮的故事、安妮日記及密室意象帶到台灣展出。從阿嬤家走進展示的密室與日記文字,看見熱情又敏銳的安妮,困頓中仍不忘求知、反省並保有幽默與夢想。
身為猶太人的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 1929-1945),一家人為躲避納粹的迫害而藏身荷蘭一處閣樓密室。十三歲的安妮以日記寫下不可思議的躲藏生活實境、少女成長的喜怒哀樂與青澀愛情,以及思考戰爭、歧視與女性命運等議題。《安妮日記》是納粹屠殺猶太人的見證,更是帶給世人在戰亂恐懼中保持信念與追求和平的亮光。
與安妮同時代,在地球另一端的戰場上有著遭受日軍性暴力的「慰安婦」年輕女子,如今我們口中的「阿嬤」;戰後,她們又因社會歧視,將自己禁錮在傷痛的黑暗記憶裡。五十年過後,年老的她們終能道出傷痕,證實戰爭的性奴役,並積極爭取女性人權,激勵全球的性別暴力受害者。
「安妮與阿嬤相遇:看見女孩的力量」由婦女救援基金會附設「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與荷蘭「安妮之家博物館」合作,經瑞士安妮法蘭克基金會授權,首次將安妮的故事、安妮日記及密室意象帶到台灣展出。從阿嬤家走進展示的密室與日記文字,看見熱情又敏銳的安妮,困頓中仍不忘求知、反省並保有幽默與夢想。
此展,我們將思索,安妮與阿嬤的慘遇如何不再發生?當年的受害者、加害者、旁觀者可有其他的選擇?更重要的,在面臨現今全球與台灣社會中的偏見、歧視等傷害發生時,妳/你,將選擇站在哪裡?
本特展手冊濃縮展覽精華及設計理念,特別收錄拜訪安妮的好友漢娜莉的採訪紀實。
【按此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