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變成慰安婦

「慰安婦」的由來

關於「慰安婦」阿嬤

「慰安婦」-軍事性奴隸制度被害人

軍事性奴隸制度由來-聯合國安理會

1996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關於戰時性奴隸制度的報告
所謂「慰安婦」是指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政府為贏得「聖戰」稱霸東亞,而結合了官、軍、憲、警、業者各界,有計畫、有組織的運用國家機器,以欺騙誘拐、或強迫等手段,對殖民地或佔領地的婦女徵集各地貧窮女子為日軍從事「性服務」之婦女。 據史料估計,在二戰期間,日軍在亞洲各地遍設「慰安所」,徵用日、韓、台、中國、東南亞佔領地的「慰安婦」人數可能多達三十萬人。

台灣認證調查工作

<span style="font-family: BlinkMacSystemFont, -apple-system, " segoe="" ui",="" roboto,="" oxygen,="" ubuntu,="" cantarell,="" "fira="" sans",="" "droid=""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em;="" font-weight:="" 400;"="">1992年2月日本眾議院前議員伊東秀子女士在日本防衛廳研究所圖書館發現三通電報。這三通電報分別是昭和17(1942)年3月12日日本的台灣軍司令官應其南方總軍之要求徵召50名「慰安土人」到婆羅州沙勞越(Sarawak of Borneo)服務,請求日本陸軍部核發渡航証,同年月16日陸軍部核准。嗣南方總軍表示原50名「慰安婦」工作繁重,不堪忍受,要求增派20名,台灣軍參謀長再度要求陸軍部核准。這三通電報證實了二次大戰期間,確有台灣婦女被送到日本前線軍隊做「慰安婦」。

密電1

密電2

密電3

婦援會正式展開調查、服務

婦援會隨即在同年2月20日成立申訴專線,進行前台灣慰安婦訪查工作。當時婦援會董事長王清峰律師積極走訪韓、日兩國收集相關資料,並推動政府組成「台灣慰安婦專案小組」。據史料估計,當時在台灣招募「慰安婦」方式主要透過掮客及役場(區公所),掮客有台灣、日本及朝鮮人,有男有女。以到海外擔任「護士」、「食堂工作」、「區公所抽籤」等理由,誘騙或迫使多數受害婦女到南洋,充作日軍性奴隸。

根據受訪的受害者所述與其同船去作「慰安婦」的人數、當年台籍日本兵之所見,以及已公開之文獻資料,顯示當年的台灣婦女被充作「慰安婦」者,至少在2000人以上。時間從1938年到1945年。受害者年齡從14至30多歲都有。

1992年臺籍「慰安婦」受到韓國與亞洲諸國「慰安婦」勇於出面控訴日本戰爭罪行的影響,向婦援會提出申訴;1996年有12個原民阿嬤確認曾被迫為駐紮台灣山區日軍的「慰安婦」,經過訪查確認有59名前臺籍「慰安婦」曾在戰時遭受日軍嚴重的性侵害,她們來自農民、漁民、工人、小販等困苦家庭背景。

〈 回上一頁